扎兰屯市刘春锇律师手机号微信号同步13947062433 咨询收费100元1998年开始从事法律服务工作20多年,不仅具有国家级律师证,还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国家级科技咨询师证,精通业... 详细>>
律师姓名:刘春锇律师
手机号码:13947062433
邮箱地址:673124768@qq.com
执业证号:11507201511993288
执业律所:内蒙古扎兰屯市春锇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扎兰屯市秀水华庭二期东侧门市面朝大坝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本案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申某某搭乘A公司管理的扶梯时,双手提重物,未握扶手带,在未站稳的情况下在扶梯上反向行走,导致其从扶梯上摔倒并将同样手提重物、未握扶手带的同行人员张某某带倒,在此过程中二人均未遵守乘梯须知,因自身过失导致案涉事故发生,从而造成将石某某撞倒的后果,故二人应对石某某的合理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考虑到石某某搭乘扶梯时未能注意到其前方存在的危险情况,亦未手握扶手带,故其自身对损害后果的发生亦存在一定的过失,综合考量申某某、张某某与石某某的过错程度、各方对危险防范的注意义务等因素,本院酌情确定申某某、张某某对案涉事故给石某某造成的损害承担主要责任,石某某对此承担次要责任,双方的责任比例为8:2,申某某、张某某应按此责任比例对石某某的合理损失予以赔偿。
石某某主张A公司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对案涉损害后果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从本案查证的事实来看,A公司管理的扶梯本身并不存在安全风险,且事发后该公司积极询问石某某的伤情,在征得石某某同意后采取及时合理的救治,并不存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形,故本院对石某某的该项主张不予采纳。对于申某某、张某某辩称其并未与石某某有身体接触,石某某的伤情非其造成的意见,明显与事实不符,不予采纳。
石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经过,尽管石某某对案涉具体事故的发生无法预判,但其在搭乘扶梯时并未手握扶手带,扩大了案涉事故造成自身损害的可能性,而该基础注意义务系出于其应当具备的对于乘梯风险及风险防范的共性认知;故一审法院综合考量该因素以及各方过错程度酌定的责任比例,属合理范畴。案涉事故发生具有偶然性,案涉扶梯在事故发生前后并不存在安全风险,且事故发生后A公司亦就事故进行了必要而适当的处理;在A公司已尽到基础全面的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石某某上诉对A公司应尽的安全保障义务所作扩大理解,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其据此上诉主张A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不予采纳。故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系一起乘坐扶梯“被摔倒”的案件,其典型之处在于,明确了乘坐扶梯“被摔倒”的被侵权人有过错时也需对自身损害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案发生于地铁扶梯,与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因而具有较高的普法价值,提示人民群众日常出行中应当谨慎尽到自身安全的注意义务。
一般侵权行为中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其构成要件有四,分别为:侵权人实施了侵权行为、侵权人实施行为有过错、被侵权人有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若侵权人可以举证证明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即基于被侵权人的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原因力的大小来适当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因此,过错的认定对于是否构成侵权至关重要。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其核心在于行为人违反了对他人或对自身的注意义务,并造成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损害,注意义务的核心内容包括该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预见义务及避免义务。注意义务是判断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及承担责任比例的重要依据,法官在进行责任划分时,需要对注意义务进行综合考量。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侵权责任比例的认定以及A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侵权责任比例的认定问题,在被侵权人对损害发生也有过错时,判定双方责任比例的原则在于比较侵权人与被侵权人的过错大小。本案中,申某某、张某某因自身过失而造成石某某被撞倒的侵权后果发生,其二人应当就石某某的合理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案涉事故发生于上行扶梯,乘坐扶梯时站稳扶好系每个乘梯人最基础的注意义务,尽管石某某对案涉具体事故的发生无法预判,但其在搭乘扶梯时亦未手握扶手带,扩大了案涉事故造成自身损害的可能性,而该基础注意义务系出于其应当具备的对于乘梯风险及风险防范的共性认知,其自身对其损害后果的发生亦存在一定过失,若其能紧握扶手,靠边上行,也许可以避免自身损害的发生。对于被侵权人自身安全注意义务的审查标准,应结合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谨慎义务,并结合日常经验法则等进行综合判定。因此,本案综合考量申某某、张某某与石某某的过错程度、各方对危险防范的注意义务等因素的基础之上,酌情确定双方的责任比例为8:2。
对于A公司是否应承担相应责任的问题,实则是对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边界划分问题。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在事前、事中、事后均应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具体来说,事前应当知道公共场所的各项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危险点,提前制订好应急处置方案,配备有相应知识的管理协调人员;事中应当保障设备设施正常运行,配备专人看守;事后对于涉事故人员应进行及时处置和救助。本案中,A公司管理的扶梯本身并不存在安全风险,且事发后该公司积极询问石某某的伤情,在征得石某某同意后采取及时合理的救治,并不存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形,且案涉事故具有偶然性,不应对A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进行扩大理解,故A公司不应对案涉事故承担赔偿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
咨询电话
139-4706-2433